从“多次拖延”到“5天付款”
——经开法院精准施策,圆满化解150万涉企纠纷
时间:2025-08-25 阅读:252
“多亏法院的耐心调解,我们不仅收回了货款,还避免了损失扩大,真是太感谢了!”近日,某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负责人连连道谢,将一面锦旗送到经开法院承办法官手中。这温情一幕的背后,是韩庆审判调解团队成功化解一起标的额约150万元买卖合同纠纷的生动实践。
案件源于原告企业与被告企业的合作。原告依约按被告订单生产了大量电子元器件,然而被告因经营问题仅提取部分货物,导致原告已交货但被告未提货的货物价值超百万元,加之已生产未交货及囤积的物料,损失合计约150万元。多次协商无果后,原告一纸诉状将被告诉至法院。
受理案件后,韩庆审判调解团队迅速研判案情,敏锐捕捉到案件的关键:原告存放货物需持续投入管理成本,久拖不决损失将不断累加;而被告名下尚有多起在诉案件,即时付款压力巨大。“简单下判容易,但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,甚至可能让两家企业都陷入困境。”审判调解团队达成共识,将调解作为化解纠纷的优先选择。
为促成双方和解,韩庆法官与调解员主动搭建沟通平台,反复与当事人沟通释法。结合双方实际情况,团队提出两套务实方案:一是按实际金额分期付款,缓解被告资金压力;二是适当核减金额,由被告一次性尽快付清,实现减损增效。
与双方做好初步沟通后,审判团队及调解员紧锣密鼓推进调解工作,根据被告回款能力动态调整方案,耐心协调双方分歧。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,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:被告于签订协议之日起5日内一次性支付112万元,若逾期未付,则按150万元执行。协议签订后,团队并未“一调了之”,而是持续跟踪付款进度,及时提醒被告履行义务。最终,被告在约定期限的第5天足额支付了全部款项,纠纷圆满化解。
此案的处理,既考虑了原告的实际损失,又兼顾了被告的履行能力,通过司法智慧将矛盾化解在源头,避免了损失扩大,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司法暖流。下一步,经开法院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理念,以高效务实的举措化解涉企纠纷,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